
【实用】教师个人教学计划三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个人教学计划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个人教学计划 篇1教学工作计划内容: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钳工工艺学)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钳工方面的有关知识,特别是钳工的工范围,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学习(钳工工艺学)当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零件的看图、加工方法、材料的识别、机械传动、刀具材料与刀具角度、零件的安装与装卡、钳工知识、电气等等知识。
二、选用教材
本课程选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的《钳工工艺学》主编:胡爱民、王东节、
三、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授课策略:本课程采用示范性讲解、多媒体课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优化教学等方法。
2、作业要求本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有两部分构成:一是书面作业,二是实验实训报告。本学期的教学时数是实训与理论教学比例大于1:1,在学习(钳工工艺学)当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零件的看图、量具的使用、工件的加工方法、金属材料的识别、机械传动、刀具材料与刀具角度、零件的安装与装卡知识等等。同时采用就地取材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基本内容
《钳工工艺学》基本内容包括钳工的概念、切削的知识、钻床、刀、量具、夹具、钳工的操作规程、装配工艺知识、设备维修、机械传动等部分组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制作维修等实训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50%(表现与态度20%+实训过程和实训内容掌握程度20%+实训报告等内容与文字表达10%)
2、制件考试: 50% 。
教师个人教学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依据省教育督导评估文件精神,结合教研室教学工作指导意见,本着“从严、细化、务实、创新”的原则,认真贯彻,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因此,本学期学校以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严格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改,坚持创新,争创特色。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意识,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的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重点工作
1、树立坚持教学中心,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
2、强化“科研兴校”意识,学校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继续作好学校科研课题研究和学科带头人个人课题研究工作。
3、修订和规范主题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深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扎实推进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科学管理的力度。
6、继续深化备课、作业、单元过关、作业批改及评价工作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加强培训学习,做好博客管理,参与网络,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8、全力以赴迎接省教学督导评估。
三、具体措施
1、树立坚持教学中心,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
结合上学期学生学习状况和各年级在全镇检测成绩的排名情况,学校客观分析了教学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深入剖析了当前提升我校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因此,针对我校当前教学质量的危机,我们必须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新学期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提高质量义不容辞,提高质量名正言顺,我们要理直气壮抓质量,毫不动摇抓质量,狠抓教学的过程性监控,绝不放松。
2、强化“科研兴校”意识,全校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继续作好学校科研课题和学科带头人个人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以上学期学校申报的区级综合实践学科课题和学科带头人申报的个人课题为切入口,开展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学校科研骨干力量,创设学校科研氛围,养成学习、实践、反思的习惯,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科研能力。
(1)树立“人人都是课程资源开发者”的理念,形成自觉进行课题开发和课题研究意识。
(2)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认真学习学校综合实践的课题方案和计划,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研究,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
(4)做好阶段性总结,积累详实资料。
3、修订和规范主题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校本教研组人员及分工情况做了相应调整。共建立四个教研组,即1—3语文教研组,组长,任爱艳;1—3数学教研组,组长,刘春艳;4—6语文教研组,组长李亚梅;4—6数学教研组,组长,薛丽丽(具体如何实施见校本教研计划。)
(2)学校、各教研组组长、教师个人围绕学校校本教研研究主题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诗意语文,生活化数学,科任创设情境)
(3)每学期学校不少于共4次的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每学期承担不少于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即学校每月保证一次教研活动。
(4)每次活动的形式、内容都由组长安排、制定,确保有新意、有意义、有成效、有收获。
(5)注意资料的积累、规整等工作。包括每次活动的通知、流程、记录、反思、设计、个人发言材料、活动总结、录像、照片等收集齐全,规整装订。
(6)学期末针对活动的实效、资料的翔实和整理情况,评选出优秀教研组1个,被评选为优秀教研组的本组教师都是本学期的最佳校本教研个人。其他组教师每组评选2人为本学期教研先进个人,并纳入学期考评。
20xx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注重师德形象
随着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社会及民众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努力做到:思想纯正,积极进取,工作勤奋,诲人不倦;努力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做学生的榜样,努力做现代社会进步文明的先行者和倡导者。
(二)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关乎学校的生命力,同样,教学质量也是任何一位教师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体现。因此在新学期,本人努力做到
(1)继续探讨新课程改革之路,领会新课改精神实质,并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 ……此处隐藏1512个字……是在不自觉中暗含了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学生听讲由以往的“教师要我听”变成“我自己要听”,听讲指导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听课效果质的飞跃。教与学的时间安排上,变以往的“教为主、学为辅”为“学为主、教为辅”。这一教学模式要求中明确提出教师一节课的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其余时间必须全部用在学生的自学、研讨和独立完成作业商。从时间分配上确保了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变以往简单、机械地将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逐一讲解为只讲学生自学后仍不能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指向上,变以往很含糊的所谓“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具体的面向在课堂上自学出现问题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这样做的优势是:学生不再有教师“周到细致”的“服务”作依靠,失去了拖着自己走的纤绳,他们只能横下心来依靠自己,在自我尝试、独立探索前进的过程中,作为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调动起来了。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1)备课环节:使备学生落到了实处。
传统的备课虽然也强调备学生,但是深度总是不够,容易导致上课的随意性。采用导案后老师课前的工作量明显加大,每一个题目的设计都要反复思考和讨论,力求做到语言表述通俗易懂,注意问题设计的巧妙性、层进性、引导性,更多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掌握,从细节、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预习环节: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预习环节,简单易懂的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课堂上不再重复,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对于难点,我们采用把问题一个个分解和递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把握和理解。对于一些有趣的和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也安排在预习阶段,让学生在课下或者在家里完成,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面,避免因器材准备不足而导致部分同学不能真正参与到实验中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节省时间。预习阶段学生学生一旦认真思考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不知不觉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3)合作探究阶段: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有助于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在自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得到解决。在合作探究阶段,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大家讲解,一起评议”,某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一人或多人帮助解答,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不仅能够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有助于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专心的、有礼貌的倾听。教师要相信学生的集体智慧,相信他们可以通过讨论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要进行调控和点拨,避免偏离重点。
(4)巩固提升环节:不但能够让老师及时发现问题,有时间重点辅导几位有潜力的学生,而且让那些悟性较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有机会提升自己。
课后作业经常存在抄袭现象,老师很难发现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而课上进行的巩固提升环节却可以让老师走近学生,真正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这样纠正就变得更有针对性。同时老师也有时间点拨那些有潜力的学生,使他们的成绩大幅度提高。由于巩固提升的题目有梯度,所以那些悟性较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就能够额外思考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日积月累也能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几点困惑和想法:
(1)预习环节落实难。
预习环节是否落实到位是决定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在实际运行阶段我发现实验班的学生预习目标基本能够达到;而普通班的学生只有少部分能够完成预习目标,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应付,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预习,这样上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把握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
我认为模式的各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每节课的实际需要进行编排,或删或添,环节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在参加了达标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有的老师只是在刻意得模仿,有的干脆是表演,并没有在在思想观念上加以改变,有的老师思想转变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坚持这种模式,所以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3)集体备课作用大。
导案备课决不是你备这一节,他备那一节,每个人都在闭门造车。而是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人,备完之后同备课组老师一起研讨修订,这样的导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每个人用起来也更顺手。
(4)时间问题。
因为现在要有反馈时间,也就是疑难解答环节,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好控制,如果学生疑问多,而且讨论热烈,所以时间就难以受老师的调控。新课程要求的探究很多,这个环节的时间更不好调控。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不去分析学生会不会,而是一股脑地讲知识,只害怕他们听不懂,结果到下课时,学生还没有进行练习,知识当堂得不到巩固,我认为是学生成绩不太好的原因之一。自己上课的“废话”太多了,抢了学生的时间,把学生当成了听的对象。今后,学生凡是能看懂的知识我坚决不讲。课堂上教师要讲在重点处、难点处和关键处,一定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不能会不会都讲,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试着用“先学后教 当堂达标”的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2)抓紧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课前要做到精心备课,教学目的要明确,有层次地设计好练习题,每个环节大约多长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坚决避免随意性。争取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教学时间,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要改变课堂上一讲到底,作业课外时间完成的习惯,把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必须自己独立做,也能充分暴露他们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在课外时间较好地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3)重视对知识的落实。在“先学后教 当堂达标”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到, 教师的理念中突出对知识的落实,“四清”工作就是最好的体现,也是取得优秀成绩的保障。反思平时的教学工作,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好,要节节课知识点过关,让学生养成不让问题“过夜”的良好习惯。以前,我也非常重视作业的落实,但不能坚持,往往教师一忙就顾不得学生了,今后,我要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如果学生有不会的要主动找老师解决,师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样,学生上课时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重视学法研讨和学法指导。课堂上出现最多的语言是“为什么?”和“说说你的方法”“谁有不同的方法”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法讨论和指导,因为“题是无限的,法是有限的”。学生掌握一法,胜做千道题。
总之,在学习中,我们要联系自己的课堂,不断地反思,实践,及时总结,再实践,借鉴经验,适时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相信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提高,教学成绩也会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