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说新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咏雪》一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勾画出家庭浓重的亲情氛围,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写“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说明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尊重的道理。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据理力争的儿童形象。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要认清这一特点,并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课文,也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基本教学方式应当是“诵读——讨论——诵读”。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反复诵读短文,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4.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诵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通过分析人物描写辨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利用注释读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咏雪》中的两个比喻。
3.反复朗读,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
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
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出示: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通过对人物、对《世说新语》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疏通字词,把握文意
1.听读课文
在听的过程中划出朗读节奏,标注重点字的读音。预设
课件出示:
节奏划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齐读、个别读
要求:读准节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3.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
课件出示:
重点句子的理解:
(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与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4.疏通文意
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点拨讲解,并明确全文大意。
【设计意图】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阅读文言文,所以以“读”为主,着力于“言”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疏通大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三、品读理解,感受情趣
1.探究学习,感受情境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内容。正因为“寒雪日”,才能引出“咏雪”。
(2)从文中哪些词语、细节能看出古人怎样的生活情趣呢?
预设
“寒雪”“内集”“讲论文义”——其乐融融、情趣高雅
“欣然”“大笑乐”’——亲密无间、谈笑风生
(3)“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分别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预设
示例一:更欣赏“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之态,“柳絮”是轻盈之物,而“盐”是颗粒之物,缺乏美感和动态感。
示例二:更欣赏“撒盐空中差可拟”。“撒盐空中”更符合当时的景致,因为文中写的是“雪骤”之景,大雪猛烈密集时,难见雪花飘舞,“撒盐空中”的比喻或许更为真切地描绘出当时之景。
(4)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论,只是“大笑乐”而已,你能看出他的态度吗?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预设
谢太傅的态度表明了他对晚辈的赞赏,也说明他看重的是家庭氛围和生活情趣。作者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2.熟读成诵,理解人物性格
(1)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揣摩几个人的语言,选择恰当的语气语调。
(2)全班分组按照旁白、谢太傅、兄子、兄女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生自由朗读,背诵全文。
师小结:通过以上细节分析和分角色朗读,我们不难看出谢太傅是一个重视家庭生活,重视晚辈教育,善于启发晚辈思考,尊重鼓励晚辈学习的人。谢朗和谢道韫都是才华出众的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做到“言”“文”兼顾,把文本学习“做”充分,适当涉及朗读的训练,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积累存储,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咏雪的名句。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行》,试着对这篇课文进行朗读节奏划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 ……此处隐藏31485个字……归纳。
重点词句:
①过中不至(到) ②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离开)③去后乃至(才) ④下车引之(拉)⑤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君:对别人的尊称。
重点句子翻译: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试析
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讨论归纳: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2.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归纳: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五、运用
比较阅读《约不可失》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六、小结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课后小结
自主学习,整体感悟部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结合注解、工具书学会自学法,如圈点勾画,概括文意,复述课文,感知文意。课堂小练,此项活动中有多种能力的训练,如读、说、听、写。在比赛中既检查和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完成了教学重点之一词汇的积累,文言语言的感悟,又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同时体现课堂自学效果。
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 友人
聪明伶俐 暴躁易怒
知信懂礼 知错就改
重诚信 知礼仪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