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1 04:36:34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能识记文中出现的常见常用的重要生字词;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领悟文中描写意象的丰富内涵;涵咏主旨,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联系语境对文句的理解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提升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阅读鉴赏中陶冶性情,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领悟文中描写意象的丰富内涵;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

涵咏主旨,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

略读精读研读结合,自主质疑和合作探究结合。

一、导读。

1、新课导入:现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才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自然同悲喜、共哀乐。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冯至,聆听他与自然的心灵碰撞。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作者的了解。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

二、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2)谈一谈你读完文章后的印象。

2、自读检测

(1)字词积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鼠麴草(qū)孑然一身(jié)赭色(zhě)靛蓝(diàn)

悚然(sǒng)嗥叫(háo)麂子(jǐ)诡计(guǐ)

②辨析字形

清冽liè泉香酒洌liè

采撷xié仓颉jié

茸毛róng修葺qì

③词语积累

孑然一身: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赭色:中国传统色彩名词,红色、赤红色、深红色。

萧疏:凄凉的,孤寂的;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嗥叫:形容动物的大声嚎叫。

风雨如晦: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④词义辨析

消逝消失消释

消失:事物逐渐减小以至没有。

消逝:随时间过去而不复存在(声音、云雾等)。

消释:疑虑、嫌隙、痛苦、恐惧等消失解除。

泄露泄漏

泄露: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也作泄漏。

泄漏:液体、气体等漏出。同泄露。

泄漏的含义较泄露广,并涵盖了泄露所能表达出的意义。通俗的讲,凡是可以用“泄露”的地方,均可以“泄漏”代替。

俯拾皆是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俯拾皆是”,弯腰就可以拾到,形容很多,很容易得到。

(2)谈一谈你读完文章后的印象

示例:文章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抒发作者对滋养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表达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以及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3、分角色朗读:5个同学朗读课文(1人第1-3段,1人第4-6段,1人第7-9段,1人第10-11段),其他同学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有的可以在课文中标出:

①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哀史的依据是什么?

②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

③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

4、课堂讨论

①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哀史的依据是什么?

主要句子:

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

使我们想到有些地方曾经和人发生过关系,都隐藏着一小段兴衰的历史吧。

②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

眼前小溪、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鹿子。

③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

人类历史短暂,而大自然永恒

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

人类历史的兴衰,多因人事

在七十年前,云南省的大部分,经过一场浩劫,回、汉互相仇杀,有多少村庄城镇在这时衰落了。

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

自然是美好的,值得我们珍惜

作者在写泉水、鼠麴草、菌子等事物时,充分表现出自然多姿多彩的美好,值得我们珍惜。

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应该懂得敬畏、感恩自然

泉水滋养了当时的山村和现在的我们;菌子“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

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声息相通,人与自然、人与人应该和平共处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

4 ……此处隐藏4452个字……、最能体现山村环境的景物,用简约、流畅的笔触进行勾勒,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如体现宁静之美的村女放羊图和充满热闹生机的雨后采菌图。

(3)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以描写为主,但又把议论缀于其中,还不时插入抒情等,看似有些散漫,但整体却不失法度。文章通常是由眼前景物生发联想,引发感悟,在结构上回环往复,首尾一贯,显示出种从容舒展又严谨完整的艺术面貌。

(4)赋予哲思理趣。

在本文中,冯至由眼前之景,回眸历史,观照现实,使生命跨越了时空,阐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存在意义的思考,流露出沉重的历史感。

九、补充资料

冯至名言警句

社会在变,许多人都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许多事物没变。

人之可贵,不在于任情地哭笑,而在于怎样能加深自己的快乐,担当白己的痛苦。

它们融容自得,仿佛与死和解了。

用急躁等待将来,用后悔回顾过去,都等于独立核算现在。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到死时抚摸自己的皮肤,发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你像是一个灿烂的春,沉在夜里,宁静而黑暗。

十、总结全文

本文写于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作者通过对消逝了的山村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景物的描写,抒写了作者对滋养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以及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布置作业

有人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写“灵魂里的山川”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哥特式”的诗性的生活态度,即思想和灵魂超越现实的喧嚣,执着于对纯粹精神和艺术世界的追求。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小河”流过“森林”,淌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

D.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的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易变,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

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衣裳”和“花冠”,与最后“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本诗语言特点为: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3.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

4.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

2.D

3.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

4.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

解析:

1.“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爱情诗,主要写情意的获得与失落。诗的感情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从正面写出主人公的柔情:柔波流过森林,便将碧翠的叶影儿裁成衣裳;柔波流过花丛,就将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花冠。这里显现诚意与真心,将爱情又推进一步。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衣裳”,主人公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透露了旧礼教束缚爱情自由的黑暗现实,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所以,“大海”暗喻的应该是摧折了主人公美好爱情的黑暗、冥顽的社会现实和复杂险恶的现实人生。

2.“本诗语言特点……爱用对比”说法错误。本诗在语言上,自由而又有所敛束。在整体上,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韵味。诗中只有一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荡荡地”“粼鄰地”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对比,并不能说是“爱用对比”。

3.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线索”,所谓的线索就是贯穿诗歌始终的事物,本诗的标题是《我是一条小河》,作品从始至终都把情感寄托在“小河”上,所以“小河”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抒情的线索。考生可以结合诗的内容具体地理解诗歌:《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格调幽婉、韵味浓烈的抒情诗。它釆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柔波荡漾的“小河”,然后以“我”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于哀愁中见执着。诗歌借“小河”“影儿”之间自然的联系写出两心的相印相随,构思十分新颖。而且,作者注意遣词用字,两个“无心”的副词把“小河”和“影儿”间自然、和谐的感情表现得神味悠然;“荡荡地”“鄰粼地”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强烈对比,极富感情色彩。

4.本题要求分析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首先要理解诗歌中多是将人拟作物来写: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将姑娘比作“影儿”,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