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17 04:36:10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莲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

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

方法: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齐读课文,正音

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3.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练习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______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七、朗读并背诵本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爱莲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操;

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 ……此处隐藏22694个字……—喻人

莲花 花之君子

二00九年 四月

《爱莲说》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因此它很早就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有“荷尽无遮雨盖”;屈原有“制芰(jì)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姜夔有“一一风荷举”。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2、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蕃(fán) 颐(yí)濯(zhúo)淤(yū) 涟(lián)

蔓(màn)亵(xiè) 噫(yī)鲜(xiǎn)有闻

四、理解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

2、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五、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比作君子。

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洁净而又庄重)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2、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

──莲花、菊花、牡丹。

3、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4、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

──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6、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德者鲜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利者众讽刺

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突出)

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莲花君子。

六、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如:我爱梅花,因为它不畏霜雪,高洁不俗,有独特的风范,这正是傲岸不羁、有随俗俯仰、追求平等自由的高尚情操和坚强意志的革命者的象征。)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

《爱莲说》教学设计15

【目标】

1、熟读成诵;

2、品析莲的形象美;

3、感悟诗人的品德。

【设想】

读析品分四块推进。

【课时】

一课时。

【程序】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并阅读课文注释及练习。

〖导入〗

教师检查对词义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虚词和若干实词。

〖分四块推进〗

一、朗读

1、备读: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2、学生尽情朗读;

3、课堂发言:如: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二、析读

1、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诵读课文

2、教师出思考题:

⑴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莲──菊和牡丹)

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⑶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三、讲读

对课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1、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状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状物意在赞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读和背读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